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王保长电视剧第二部:风云再起之岁月新篇 2024版

时间:2024-1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点击数:

“天下第一保”,是邛崃市水口镇金山村(解放前称“彭家营”)当年的保长彭天禄。为了查清这一史实,水口镇、金山村村委会会同邛崃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进行了多方核实,印证了《王保长》中“王麻子”的故事原型—— “天下第一保”就在邛崃。

在邛崃市市委、政协联合编著的《邛崃文史资料》一书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民国32年(1943年),彭家营分管八保的保长彭天禄因与烟民种分烟(按种植面积与种植户各得一半)和收烟泥金(税)以及贩卖生意发了财。在一次成都开会中,彭焕章师长动员彭天禄捐款购买飞机抗日,彭天禄在宴会中即兴表态,把贩卖所赚的价值20万大洋全部捐给购买飞机……蒋介石获悉后,即授予彭天禄为“天下第一保”,并送予金匾题词为“天下第一保”。彭天禄在邛崃设宴三天庆贺这一殊荣。

彭中良称,父亲彭天禄生于1915年,当时是彭家营山区的大地主,家有良田上千亩,家中光碾磨就有10多座。父亲还经营、米庄等生意,并召集上百人组织了地方武装。1941年,父亲调动自己的地方武装,配合邛崃县时任县长任和平成立保安队前往彭家营山区去剿匪取得胜利,任县长大喜,于是封彭天禄为彭家营分管8保的保长。

彭中良回忆,父亲被授予为“天下第一保”,并赐予金匾一块。“当时,这块上书‘天下第一保’的金匾就悬挂在我家大门上!”彭中良说,但1951年父亲死后,这块金匾连同家中的另外10多块木匾,被拉到水口乡一并烧掉。

《王保长新传》是2004年李保田执导,李保田、刘亚津、李朝友、侯继林、郑鑫等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黑色幽默轻喜剧。该剧根据“抓壮丁”改编。天性善良却极会算计的王保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中国基层投机分子,他抓壮丁、敲竹杠、吓撒谎,谋略多端;同时又贪吃、懒散、好色,满身恶习。该剧以王保长为日本军队服务“抓壮丁”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在特殊年代里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揭示了王保长在抗日战争中的丑与恶。该剧已于2004年4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民国时期,四川省筠连县现当地人称龙镇的龙镇乡,其第十一保的保长名叫王志鹏。王志鹏生于1924年,长大后身材高大,但因少年出过天花,脸上不幸留下了几颗麻子,所以人称“王麻子”。这与《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形象极为相似,电影人物王保长也被称为“王麻子”。王麻子长大后不务正业,经常调戏过路妇女,连他的老婆也是其从云南抢回来的。1942年,龙塘正式建乡,王麻子便到乡公所当上了乡丁;1944年初,他当上第十一保的保长。龙镇王保长曾经受到批斗,上世纪70年代末他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直到1993年去世。而影视作品中的”王保长“扮演者最有名的是李保田。

“龙镇乡以前也有个‘龙镇王保长’!大家认为无论是电影《抓壮丁》,还是电视剧王保长的故事,都和我们这儿的王保长有一些渊源!”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到筠连县龙镇乡采访前,龙镇当地朋友在介绍龙镇的乡土人情、民俗特产等情况时,提完“龙镇白酒”、“高山老腊肉”、“绿色蕨菜”等土特产之后,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四川人都知道电影《抓壮丁》,都知道王保长的故事:1964年拍摄的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以辛辣、诙谐的川味喜剧形式,讽刺了当时的征兵虐政。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如“李老栓”、“潘驼背”、“卢队长”、“三嫂子”、“李老大”等形象,更是常常让人津津乐道,主角王保长可谓家喻户晓。可以说,电影中王保长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称得上经典。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龙镇街头的显眼位置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揭示坏分子王志鹏的——他充当伪保长抓壮丁迫害人民的行为必须被揭露。”在那个时期,王志鹏成为了电影《抓壮丁》中的反派角色“王保长”,受到了严厉的批斗。据王志鹏的女儿王正连回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的父亲“龙镇王保长”王志鹏才得以恢复普通人的生活。直到他1993年去世,他的生活一直过得相当清苦。

由于电影《抓壮丁》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电视剧的放映和播放,人们记住了“王保长”这一角色。而正是这些影视作品,使得王志鹏被定格为现实中的“王保长”,并因此受到了不少批评和指责。当地群众认为,王志鹏之所以被称为“龙镇王保长”,是因为他的人生故事与电影中的角色有太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巧合使得他被定格为电影中的反派角色,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相关报道由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希蒂摄影并报道,同时还有张择君和温涛参与其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