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手游问答

飞信的转型之作,也注定会失败?

时间:2024-12-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点击数: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飞信没有输给微信,而是输给了时代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中国移动官方

近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将进一步调整合飞信业务,自9月30日起停止提供该服务,届时所有用户将无法再登录和使用合飞信。这也意味着,曾经获得5亿注册用户的飞信APP将无法再登录和使用和飞信。将彻底推出历史舞台。对于如何处理飞信用户内部个人信息,中国移动官方表示,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隐私政策的规定进行存储,存储期限届满后将进行批量删除。

作为曾经的社交巨头,飞信为何在微信崛起后迅速沦为“下水道”产品?转型后的飞信APP为何难以成功?

“无敌”的飞信倒下了

作为飞信的前身,飞信于2007年推出,是国内最早进入即时通讯软件领域的产品之一,比国民软件微信早了4年。其“巅峰期”是在2010年左右,根据当时数据机构的统计,飞信的活跃用户多达9000万,注册用户超过5亿。那时,几乎就一个人。

有人可能会质疑,2010年不正是QQ蓬勃发展的时期吗?飞信是如何获得如此多的用户的?事实上,这很简单。虽然QQ拥有大量的用户,大家对QQ的接受度也很高,但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用QQ找人并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为了节省流量费,您经常每隔几个小时或一两天登录一次看新闻。紧急新闻很难第一时间看到。

来源:中国移动官网

飞信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飞信电脑直接将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对方手机上。关键是这条短信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如果双方都在线,还可以以超低的费率享受语音聊天。在流量紧张的3G时代,飞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市场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就是飞信的巅峰。涨得快,势头大,但跌得又快,直接跌到了谷底。

飞信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就被微信击败,除了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之外,飞信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开始,飞信屏蔽了其他运营商,非移动用户无法注册和使用飞信,从而失去了很多潜在用户(直到2012年才开通)。

而最让人不满意的是,免费短信服务只对移动用户开放。这意味着你可以在电脑上免费给有手机号码的朋友发短信,但如果给联通的朋友发短信,就得付10毛钱了。标准费用为每条短信10美分;如果您使用手机短信回复您的朋友发送的此通知,您还将被收取每条消息10 美分的费用;如果您发送的人不是您的飞信好友,则每条短信仍为10 美分。以至于当时很多用户被迫转用手机号码,否则就只能继续使用QQ,或者忍受每条短信一毛钱的高昂费用。

从本质上讲,即使腾讯没有推出微信,飞信在短短几年内也会被其他同类通讯软件击败。飞信一开始的理念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只是想制作一款能够进行即时通讯的软件。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消费者对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新功能,所以就停滞了。飞信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与其说微信消灭了飞信,不如说这个时代抛弃了早已过时的飞信。

飞信的转型之作,也注定会失败?

2017年,飞信停止服务后,中国移动立即推出了新的转型软件,即今天文章的主角——和飞信。与飞信相比,和飞信针对的是企业办公群体。据官方解释,和飞信将为企业团队、集团个性化ICT门户提供多种企业级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从即时通讯软件向企业级内部通讯软件转型。

图片来源及飞信APP介绍页

同时,为了不重蹈覆辙,飞信大大降低了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用户只要注册一个账户,就可以互相拨打和接听电话。新注册用户可获得300分钟免费通话时间,此后每月还可以额外接听电话。获得100 分钟免费时间。保留了相互短信通讯的功能,但即使对方没有安装也没有问题。如果对方是手机,短信服务可以完全免费,只消耗流量(类似于之前的飞信)。如果对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手机号码,则每条消息需支付1分钱的通讯费。同时,为了解决流量问题,中国移动还为每个和飞信用户每月提供10G的和飞信定向免费流量,以支持和飞信的流量消耗。

飞信的优点是不需要互相加为好友,只需要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联系,并且拥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级别的通话质量(微信的网络语音仍受制于)由于网络造成的大噪音和问题)。

虽然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是如果简单想想,它根本没有任何优点。更不用说微信、QQ已经全面实现了免费通话功能,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免费在线短信功能。只要你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免费与对方聊天,更何况大多数用户的微信账号都是全天候在线的,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暂时找不到人的机会。至于和飞信的企业级服务和功能,逐渐被企业微信、钉钉等一系列软件取代,还没来得及发展就“胎死腹中”。

估计有很多读者和我一样直到飞信这次宣布暂停才知道,“原来飞信还有迭代产品。”

不过,至于飞信和飞信是否会是中国移动最后一次做社交通讯软件,现在其实还很难下结论。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改名重新上线呢?我们只能说,中国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急于求成、求利,导致了目前无人知晓、无人愿意使用的局面。

用户评论

♂你那刺眼的温柔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今日推荐